返回北京书法中“四点底”有着怎样的书写规律呢?

  在现代汉语中带有四点底的汉字多达37个,其中较为常用的就有“杰、点、热、烈、煮、熟、焦、然、熊、煎、熬、燕”等12个汉字。因此我们在平日的学习工作中总会遇到与四点底相关的文字,很多人总说“四点底”很难写,今天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,如何写好“四点底”。


1.jpg

  

  一、重心连续

  

  在行楷书创作中,我们不难发现“四点底”的书写是有规律的,这种上下结构的字体作为下部结构的“四点底”实际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,如果四点底写得到位整个字体便会相得益彰,反之则会影响整个字体的艺术表达。那么“四点底”有着怎样的书写规律呢?

  

  首先我们要提出“重心连续”的结构特点。反复临摹对比古人书法,我们发现四点底的结构布局以该字体的结构重心为原点,分别向四点底的四个方向呈发散状布局。这一点也可称之为“重心稳定”,与其它结构的字体一样,带有四点底的字体更是如此,只有真正把握好其重心关系,才能将它写得游刃有余。

  

  二、起落如一

  

  毛笔书法中对于隶书的“一”字常有“蚕头燕尾”之说,楷书中“一”字的起笔、收笔也是如此,以逆锋起笔,中锋运笔,逆锋顿笔、收笔,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“一”字。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便发现“一”字和“四点底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,最明显的就是“一”字的起笔很像四点底的第一个点,“一”字的收笔很像四点底的第四个点。

  

  因此,四个点之间须要顾盼相连、偃仰向背,这种关联往往能够形成艺术视觉上的统一,甚至达到意想之外的效果。同时这种关联也是符合常规的书写习惯以及笔画之间的互相渗透、过度,故而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何人们在行草书作品中将“四点底”直接写成了“一”字。

  

  三、四分法则

  

  除了写好四点底的间架结构之外,四点底本身占有的合理空间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,四点底过小则头重脚轻,过大则上下比例失调,难以达到书法的隽美形态。

  

  我们将上下结构的字体从上到下整体划分为四等分,上部结构占3/4,下部的四点底占1/4,得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。而后,我们以古代法帖中的相关字体做对比,则与这个“四分法则”的原理是吻合的。在汉字书法中尤其行楷书的书写中,间架结构的把握尤为重要,皆是需要在不断临摹学习古人的书法中参透和领悟,而“四分法则”便是我们深入的学习和尝试。

  

  四、对齐有序

  

 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,对齐有序是书法的基本功,然而“怎样对齐、对齐什么”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。仔细观察便会发现,不同的字体其四点底的对齐方式也是不同的。一些字体结构简单,书写时往往就要将四点底扩大显示,边缘两点的内测与上部结构对齐。一些字体结构复杂,书写时则要将四点底综合考虑,将边缘两点的外侧与上部结构相对齐。